我国科学家在西藏发现世界最小蜥脚类恐龙足迹化石
新华社北京1月11日电(记者魏梦佳)蜥脚类恐龙通常身形庞大,国科有很长的学家西藏蜥脚颈和尾,粗壮的发现九游四肢支撑着如酒桶般的身躯。而在西藏昌都市冻多村,世界石我国科学家新发现了一批侏罗纪中期的类恐龙足蜥脚类恐龙足迹化石,其足迹尺寸最小仅8.8厘米。迹化
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国科中国地质调查局研究人员组成的学家西藏蜥脚科研团队10日发布此项新发现,并称这是发现目前已知世界最小的蜥脚类恐龙足迹化石。这一成果近日发表于国际古生物学学术期刊《历史生物学》。世界石
小型蜥脚类恐龙复原图。迹化(受访者供图)
恐龙研究专家、国科九游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教授邢立达介绍,学家西藏蜥脚昌都所在的发现侏罗纪地层最大厚度超4800米,产出了大量恐龙足迹化石。2023年7月,中国地质调查局相关人员在此开展化石遗迹调查时,意外发现疑似爬行动物脚印的岩石石壁,后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展开合作。
考察队在冻多村发现了两个足迹点。其中一处遗迹化石是尺寸较小、孤立的蜥脚类恐龙足迹,大小从8.8厘米到15.5厘米不等,可能由6只以上恐龙留下。
在西藏昌都市冻多村发现的小型蜥脚类恐龙足迹与3D图像。(受访者供图)
“这么微小的蜥脚类恐龙足迹相当罕见。”邢立达说,韩国的白垩纪地层曾有过12.2厘米的足迹记录,我国内蒙古白垩纪早期地层也记录过11.5至13厘米的足迹,此次的新发现是目前已知最小的蜥脚类足迹,造迹者体长估计2至3米。
据了解,蜥脚类恐龙的成年个体与幼年个体有着巨大的体型差异,二三十米长的巨型蜥脚类恐龙,其幼龙刚破壳而出时体长还不到半米。
另有一处遗迹化石是由3个连续的、长度平均约42厘米的兽脚类恐龙足迹构成的一条行迹。研究人员判断其为实雷龙的足迹。这种中型肉食性恐龙体长可能达6米。
发现小型蜥脚类恐龙足迹的岩石石壁。(受访者供图)
此外,发现恐龙遗迹化石的地层距今约1.7亿至1.6亿年前。一些化石遗迹表明这里曾是浅水环境。丰沛的水资源吸引了恐龙活动,从而留下了足迹化石。
“这些新发现表明西藏的恐龙学研究还有很大空间。随着研究深入,其在科研和科普方面的价值将进一步体现。”邢立达说。
- ·外国游客迷上了中国“生态游”(外国游客感受“中国之美”)
- ·开赛!来这里“晒一晒”水上搜救应急处置能力→
- ·推广地标产品 赋能乡村振兴!梅州市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线上推广活动举行
- ·165.7毫米!过去14小时,梅州最大雨量出现在丰顺八乡山
- ·心中的“白月光”逐个白昼鹅 ‖ 冰地来客②
- ·媒体联盟 共赢未来!粤闽赣边区地市媒体产业合作联盟成立
- ·注意!受持续暴雨影响,梅州火车站部分列车停运
- ·晴天回归!来看梅州未来一周天气→
- ·畲族歌舞架桥梁,博港乡亲心连心
- ·梅州结束自然灾害救助IV级响应,12日起广东全省降雨减弱
- ·梅州福彩开展“广东公益福彩进社区”活动
- ·白血病患者福音!市人民医院成功开展梅州首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
- ·并吞北繁明码!澄海狮头鹅首个黑龙江孵化基地启动
- ·企业员工走进市戒毒所,“零距离”接受禁毒警示教育
- ·多样惠民活动 服务群众健康!梅州举办百场名医义诊暨健康科普进万家公益活动
- ·注意!G25 长深高速这个路段将交通管制